12月12日,全長13公里的九綿高速白馬隧道實現雙幅貫通,這標志著九綿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。
九綿高速公路起于人間仙境九寨溝,經大熊貓故鄉平武,過詩仙故里江油,止于游仙張家坪樞紐,全長244公里,總投資410億元,是G85銀川至昆明高速公路平涼至綿陽聯絡線的重要路段,線路位于數條斷裂帶、地震帶之上,地質環境的特殊性、復雜性超乎想象。作為目前國內設計施工難度最大、風險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,白馬隧道能否順利貫通,直接影響項目整體建設進程。
艱辛
白馬隧道,可謂是九綿高速公路建設中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,它作為控制性工程于2016年率先開工建設。隧道最大埋深達1092米,Ⅴ級圍巖占比高達97%,瓦斯段落占比100%,隧道穿越7處發育構造斷裂帶,圍巖以碳質板巖和炭質千枚巖為主,巖體破碎,自穩能力差。富水段最大日涌水量達65000立方米,相當于25個標準游泳池儲水量。Ⅴ級圍巖的超高占比,加之斷裂帶、大埋深及涌水量等多重因素疊加,使得隧道掘進面臨軟巖大變形、塌方、高壓涌突水等地質災害,猶如在“豆腐”里面打洞。
創新
條件如此艱難,隧道要如何修建?對于“豆腐”一般的白馬隧道,如何保證施工效率,建設團隊給出的答案是技術創新。為解決白馬隧道在軟弱巖層中施工的難題,團隊提出“強超前、快支護、緊步距”的“三道拱”施工支護理念,并成功應用于實際施工中,實現了“快挖、快支、快錨、快封閉”,減少由軟巖大變形導致的隧道反復加固、換拱,顯著提高施工效率。
同時,施工團隊積極開展軟弱圍巖隧道機械掘進設計理論研究,引入千米定向鉆,有力應對軟巖段落治理,并通過引進三臂鑿巖臺車、隧道專用破碎錘挖掘機等智能化設備和蜀道集團自主研發的“川隧大模型”,實現施工工藝機械化、項目管控智能化,真正做到了“點穴式”精準施工。
保證項目建設的綠色環保,建設團隊同樣有創新妙招,施工過程中,建設團隊采用巷道式通風系統,確保瓦斯隧道的不間斷通風。同時,在隧道富水段,設計完善的排水系統,利用污水處理設備,實現水資源的循環使用,確保了綠色施工。
堅守
從2016年起,“堅守”二字便成為白馬隧道建設團隊的座右銘。面對施工初期頻繁出現的初支嚴重變形、換拱等問題,以及地質條件復雜、低瓦斯隧道等重重施工挑戰,白馬隧道的全體建設者們充分展現了交通人“埋頭苦干、擔當奉獻”的精神。他們緊盯項目質量、安全等方面,加強組織協調,不畏高溫酷暑、嚴寒霜凍,始終堅守在第一線。
“一天24小時,除了吃飯、睡覺,都在工作”,這是建設者們最深刻的體會。在這里,數百名交通人日復一日地過著這樣的生活,默默堅守了長達9年的時間。人生能有幾個9年呢?他們一年中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甚至不足一個月,將寶貴的9年青春全部獻給了白馬隧道,最終換來了今天白馬隧道安全順利貫通。
9年間,九綿高速白馬隧道的建設者們,有很多人已經把這里當成了家,在這里扎下根來,踏實工作與生活,白馬隧道,已成為了他們生命中不可磨滅的印記。奮斗無止境,未來有可期,白馬隧道貫通后,九綿高速公路建設已經進入到最后沖刺階段,2025年九綿高速將全線貫通,這將極大地改善綿陽市、阿壩州兩地山區的交通條件,顯著縮短外地游客前往九寨溝的旅程時間,對綿陽市融入大九寨交旅融合示范區的高質量建設。(綿陽市交通運輸局)